大唐贞观某年仲夏,长安城热得跟蒸笼似的,连御苑里的孔雀都懒得开屏。太宗皇帝李世民摇着蒲扇,在太极殿里翻《三国志》,忽然拍着龙案大笑:“世人把诸葛亮夸成一朵花,可要是把孔明请到朕跟前,未必比得上我家的魏征!”
这话要是传到成都武侯祠,保管气得诸葛老爷子当场把羽扇摔成三截。可咱们李二凤(太宗小名)向来嘴毒,吐槽起历史人物来比说相声还溜。今天咱就搬个小板凳,听他掰扯掰扯——为啥“智圣”诸葛亮,在太宗眼里竟不如“人镜”魏征?
一、身份不同:一个是“打工人”,一个是“合伙人”
诸葛亮出山前,刘备还在新野卖草鞋,兄弟仨穷得叮当响。孔明虽被拜为军师,本质仍是“高级打工仔”:主公一句话,就得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。后来阿斗继位,诸葛亮更成了“托孤保姆”,《出师表》写得跟辞职报告似的:“臣若不行,天下咋办?”——满满打工人的心酸。
反观魏征,原本是李建成的心腹,玄武门后跳槽到李世民麾下。太宗没把他当下属,而是当“合伙人”:你挑刺,我改;你骂娘,我赏。魏征敢梗着脖子喊“陛下别盖楼,劳民伤财”,太宗一边气得摔杯子,一边乖乖停工。用太宗的话说:“魏征就是我的‘人镜’,照出我脸上的麻子。”——这待遇,诸葛亮做梦都不敢想。
所以李二凤调侃:“孔明是给老板背锅的,魏征是跟老板分股份的,能比吗?”
二、环境不同:一个是“地狱副本”,一个是“新手村”
诸葛亮接手的蜀汉,好比创业公司刚融完A轮,账上就剩俩铜板。北有曹魏巨无霸,东有孙吴老滑头,南边孟获隔三差五闹腾。孔明六出祁山,次次都是“背着锅碗瓢盆去打架”,最后累死在五丈原,落得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。
魏征呢?太宗即位时,大唐已统一北方,粮仓堆得老鼠都减肥,妥妥的“新手村开局”。魏征只需要提醒老板“别浪,稳住”,就能躺赢。用现代话讲:诸葛亮是“逆风局carry”,魏征是“顺风局提醒别挂机”。太宗一拍大腿:“要是我有曹魏的地盘,诸葛亮能活活美死!可要让魏征去益州那山沟沟,他也得哭爹喊娘。”
三、风格不同:一个是“完美强迫症”,一个是“吐槽小钢炮”
诸葛亮治国,讲究“事无巨细,咸决于亮”。据说连士兵内裤破几个洞,他都要管。虽然“政由葛氏,祭则寡人”,可累啊!司马懿听说诸葛亮“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”,当场笑出猪叫:“这货迟早过劳死!”
魏征恰恰相反,专治太宗各种不服。某次太宗想娶郑家闺女,魏征翻白眼:“陛下,那姑娘早有娃娃亲,您要当‘隔壁老王’?”太宗憋得满脸通红,只好作罢。又有一次太宗玩鹞鹰,见魏征来了,赶紧把鹰塞进怀里,结果鹰被捂死——这场景,跟小学生藏辣条被老师发现一模一样。
太宗总结:“孔明是‘完美学霸’,答题卡连橡皮屑都摆成直线;魏征是‘毒舌室友’,专掀我被窝看我洗没洗脚。前者可敬,后者可爱。”
四、结局不同:一个是“悲剧英雄”,一个是“欢喜冤家”
诸葛亮死后,蜀汉“国失栋梁,民无仰之”。反观魏征病逝,太宗亲临吊唁,哭得跟“失恋小媳妇”似的,还说出那句名言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魏征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甚至把魏征墓碑砸了又立(因怀疑自己错怪了魏征),活脱脱一对“虐恋CP”。
太宗边哭边吐槽:“孔明累死了,阿斗还嫌他管得宽;魏征骂死我了,我却天天想他。这差距,比长安到成都还远!”
五、太宗的“凡尔赛”:其实夸的是他自己
说到底,李二凤这招叫“借古讽今,凡尔赛本赛”。他夸魏征,实质是夸自己:“看!我李世民包容度MAX,连喷子都能当宝贝。”至于诸葛亮,不过是衬托红花的绿叶。
不信你看,太宗曾问群臣:“魏征与诸葛亮孰贤?”房玄龄刚要拍马屁,太宗却自问自答:“征蹈履仁义,以弼朕躬,想致之尧舜,虽亮无以抗!”翻译成人话:“魏征把我往尧舜路上拽,诸葛亮来了也得靠边站!”——这脸皮,比长安城墙还厚三尺。
结语:历史是个“盲盒”,立场不同,答案不同
若让刘备评,魏征怕是个“嘴欠老喷子”;若让刘禅评,诸葛亮又成了“事儿爹”。而太宗的吐槽,不过是胜利者的幽默:
“诸葛亮啊诸葛亮,你缺的不是智商,是缺了个像我这么听劝的老板!”
说罢,李二凤端起酒杯,对魏征的牌位遥遥一敬:“老魏,下辈子还让你骂,不过记得先递折子,别当众揭短,朕好歹要面子的!”
殿外蝉鸣正噪,史官刷刷记下一笔:贞观十七年,帝谓侍臣:“人言亮贤,朕得征,亮不及也。”——千年之后,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笑谈。
靠谱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